从诺贝尔奖谈创新思维的养成 |
|2020/09/11 |
 |
创新是在当今世界,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,同时,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。在英文中,这个创新Innovation,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。它原意有三层含义,一个,更新。第...[详细]
|
|
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|
|2020/09/11 |
 |
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“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,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。”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[详细]
|
|
参与实践探索 提升创新能力 |
|2020/09/11 |
 |
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,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,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。对实践本质的这一理解和规定,包含了两层相互联系的含义。[详细]
|
|
创新与创新思维 |
|2020/09/11 |
 |
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,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,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、视角去思考问题,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,从而产生新颖的、独到...[详细]
|
|
创客教育与创新能力提升 |
|2020/09/11 |
 |
创客一词来bai源于英文单词“Maker”,本义du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,zhi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dao。创客教育也就是STEAM教育,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,基于学生兴趣,...[详细]
|
|
全球气候变化:科学与可持续治理 |
|2020/08/29 |
 |
地球气候正在加速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变,气候变暖、南极冰川融化,雾霾污染、水资源匮乏等问题,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。[详细]
|
|
我国雾霾严重的根本原因 |
|2020/08/29 |
 |
雾霾,是雾和霾的组合词。雾霾常见于城市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,统称为“雾霾天气”。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。高密度...[详细]
|
|
倡导绿色生活 争做低碳达人 |
|2020/08/29 |
 |
通过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,倡导民众参与绿色志愿服务,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、共建共享的理念,使绿色消费、绿色出行、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,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...[详细]
|
|
全球水循环 |
|2020/08/29 |
 |
地球表面的各种水体,通过蒸发、水气运移、降水、地表径流和下渗等水文过程紧密联系,相互转换,构成了全球水循环。全球水循环是最基本的生物地化循环,它强烈地影响着其他所有各类...[详细]
|
|
太空中也有天气? |
|2020/08/29 |
 |
太空天气是在地球周围的太空环境条件改变的观念。它与行星大气内的天气观念不同,涉及太空中的等离子、磁场、辐射和其他物质。“太空天气”经常隐藏性的意味着在地球附近的磁层,但...[详细]
|
|
奇趣大自然——谈谈太阳活动 |
|2020/08/21 |
 |
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。主要有太阳黑子、光斑、谱斑、耀斑、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。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。时烈时弱,平均以11年为周期。处于活动剧烈期...[详细]
|
|
奇趣大自然——极地的奥秘与探索 |
|2020/08/21 |
 |
当从太空望向地球时,可看到南北极的地形完全不同。南极是一块广大的陆块,面积约1261万平方公里,称做南极洲;而北极则是一片汪洋,面积约1409万平方公里,称做北冰洋。从数据我们...[详细]
|
|
奇趣大自然——感恩蜜蜂 |
|2020/08/21 |
 |
蜜蜂的存亡影响着人类的吃饭问题。全球约30%的农作物依赖虫媒授粉,蜜蜂是其中的主力军。在一只蜜蜂传粉的过程中,它毛茸茸的身体能沾住50万~75万粒花粉,使植物得到充分授精的机会...[详细]
|
|
奇趣大自然——微生物星球 |
|2020/08/21 |
 |
微生物包括:细菌、病毒、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、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,它个体微小,与人类关系密切。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,广泛涉及食品、医药、工农业、...[详细]
|
|
奇趣大自然——南海生态岛礁建设与可燃冰探采 |
|2020/08/21 |
 |
可燃冰,又名天然气水合物,被称为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,是今后替代石油、煤等传统能源首选。它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,可以被直接点燃。1立方米可...[详细]
|
|
“院士专家讲科学”第四季——自然灾害与人类生存 |
|2020/07/29 |
 |
人类自诞生起就与自然息息相关。面对酷暑严寒,洪涝干旱,山崩地裂等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,人类该如何抉择?本期讲座,刘嘉麒院士将以“自然灾害与人类生存”为主题,向公众介绍自然...[详细]
|
|
|
|
|
“院士专家讲科学”第四季——家庭备灾 |
|2020/07/29 |
 |
本次讲座,杨月巧博士将会实时对比分析中日两国的家庭备灾现状,从“灾”讲起,明确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家庭有可能面临的“灾”种。以满足家庭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的平战结合需求,...[详细]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