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。面对癌症,大家往往都是谈癌色变。这一恐惧的来源并不是空穴来风。
前不久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数据,结果显示:癌症确实在逐年增多,中国的增加非常明显。
2020 年预测全球新增癌症人数共计 1,929 万人。其中,中国占比 23.7%,是全球癌症新增人数最多的国家。大约每 4 名新增的癌症患者中,就有 1 名发生在中国,这也意味着,每分钟就有 8 个中国人被确诊癌症。
过去40年,中国人群死于癌症的占比,从1973~1975年的10.1%增加到2015年的24.2%,癌症负担日益加重。
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,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,死亡病例超过200万。
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,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,是一个多因素、多阶段、复杂渐进的过程,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。
致癌因素十分复杂,包括化学、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、免疫、年龄、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。
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小部分来源于遗传,还有后天的环境因素、随机的运气因素,以及我们最不可控的年龄问题。
年龄的增加正是很多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。大多数癌症的高发年龄都是 60 岁~70 岁。当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时,癌症自然也就慢慢成为了主要的威胁
生活中不少人体检查出来结节、息肉、囊肿、增生...都没有引起重视,认为是小问题。那么结节、息肉、囊肿、增生,哪个才是癌症的先兆?
大家每年去体检的时候,都会做彩超检查,经常听到医生说结节、息肉、囊肿和增生,都是常用的医学名词,到底哪个是癌症的先兆,下面我来一一解答一下。
结节是新生肿物的统称,结节包括了良性的,也包括恶性的,所以结节并不能判定良恶性,即使是良性的结节,也有可能转变为恶性的。
怎么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呢?有很多种方法,如果是体表的结节,通过用手触摸,就有可能诊断,恶性的结节表现为质地坚硬,活动度差,边界不清,不伴有触痛。
2.息肉——有可能会癌变!
息肉指的是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。一般来说,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。息肉也有可能癌变,例如胃息肉和肠息肉,可以发展为恶性肿瘤。
如果发现了胃肠道息肉,应该尽早切掉,防止恶变。
3.囊肿——是不会癌变的!
囊肿是良性的,囊肿里面其实就是液体,外面有一个完整的包膜,囊肿并不会恶变,也不会转变为肿瘤,绝大部分囊肿均不需要手术治疗,定期复查就可以。
如果囊肿不断变大,出现肚子疼,压迫其他器官等症状,囊肿也是需要治疗的。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囊肿穿刺抽液,或者囊肿切除术。
4. 增生——有可能会癌变!
增生一般也是属于良性的,指的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,导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。绝大部分增生,并不会转变为癌症。
以乳腺增生为例,大部分年轻女孩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,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不典型增生,转变为癌症。
总而言之,囊肿是不会癌变的,结节、息肉或者增生,都有可能转变为癌症,需要定期复查或者处理。
一般认为40岁是筛查癌症的一个关键时期。
除了常规检查,不同年龄段的针对筛查项目也有所区别。
21~65岁女性:进行宫颈涂片和HPV检测,筛查宫颈癌。
40岁以后的女性:进行乳腺癌的筛查。
男性和女性从50岁开始:进行大便隐血或肠镜检查,筛查结肠癌。
55岁到80岁的人群:如果有重度吸烟史,现在仍吸烟或在过去15年内戒烟者,应检查胸部CT筛查肺癌。
最好是选择公立医院的体检机构,根据自身的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套餐,最好是防癌体检套餐。
吸烟、肥胖、缺少运动、不合理膳食习惯、酗酒、压力、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。
下面是生活中预防癌症的14个办法,希望大家反复阅读。
1. 尽可能减轻体重,但不要让自己体重过轻。
2. 每天至少运动 30 分钟,千万别久坐。
3. 限制饮用含糖饮料,限制食用能量密集型食物(尤其是含糖高或纤维素量低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)。
4. 多吃各种蔬菜、水果、全谷和豆类食品,每餐有 2/3 的植物性食品。
5. 少吃红肉(如牛肉、猪肉和羊肉),避免食用加工肉。
6. 少喝酒,戒酒。
7. 限制盐分(钠)摄入。
8. 不要用补品防癌,所谓的补品,就是各类所谓的「防癌食品」和「抗癌保健品」。
9. 母乳喂养,让妈妈和孩子更健康。
10. 癌症康复者要遵循专业的癌症健康生活指导。
11. 不吸烟。
12. 避免太多阳光照射。尽量注意远离电离和紫外线辐射。
13. 接种 HPV 疫苗。
14.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
|